產後大出血 | 產後大出血的定義、原因、症狀、照護及預防方法
產後大出血定義為陰道分娩出血>500ml或剖腹產>1000ml,主因包含子宮收縮乏力(70%)、產道損傷、胎盤殘留及凝血異常。高危險群需產前評估,臨床處置遵循「4R原則」:辨識、復甦、查明原因、處理。標準治療包括子宮收縮劑、輸血及手術介入,預防關鍵在積極處理第三產程(AMTSL)。多學科團隊合作可有效降低死亡率。
產後大出血定義為陰道分娩出血>500ml或剖腹產>1000ml,主因包含子宮收縮乏力(70%)、產道損傷、胎盤殘留及凝血異常。高危險群需產前評估,臨床處置遵循「4R原則」:辨識、復甦、查明原因、處理。標準治療包括子宮收縮劑、輸血及手術介入,預防關鍵在積極處理第三產程(AMTSL)。多學科團隊合作可有效降低死亡率。
產後護理分三階段:急性期(0-7天)重點監測出血與惡露;基礎修復期(2-6周)注意傷口護理與束腹帶使用;機能強化期(6周後)加強骨盆底肌訓練。哺乳需增加500大卡熱量,補充鐵與DHA。篩查產後抑鬱,42天回診檢查子宮復舊。避免產後護理誤區,個性化修復最關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