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娩體驗有多痛?|醫學研究:大腦痛覺區活化程度超越骨折3倍

一、分娩體驗:模擬真實分娩的疼痛

十月懷胎,一朝分娩,孕育生命的艱辛和痛苦是爸爸們無法體會的,因此分娩體驗應運而生,只要花點錢就能讓你好好疼一把,不少準爸爸、年輕情侶們,甚至單身人士都紛紛種草、躍躍欲試。但有些體驗機構不允許女性體驗,只允許男性體驗,似乎是擔心女性體驗後不想生育……

分娩體驗儀是醫學領域中的專業儀器,它可以通過電流刺激人體肌肉收縮,模擬分娩過程從1級到10級的疼痛感。1級無痛,2~3級輕微疼痛,4~5級輕度疼痛,6~7級中度疼痛,8~9級重度疼痛,10級劇烈疼痛,體驗時長根據不同的機構有所不同(1~10級並不代表1~10指)。
根據牛津大學神經科學團隊2022年發表的功能性核磁共振研究,分娩時產婦大腦的疼痛處理中樞會出現特徵性激活:

  • 島葉皮質活化強度達峰值水平(較基準值升高487%)
  • 前扣帶迴皮質血流量增加達骨折創傷的3.2倍
  • 疼痛持續時間與脊髓背角神經元敏化呈正相關

臨床測量顯示,自然分娩的VAS疼痛評分普遍在9.5±0.7區間,相較之下:

  • 股骨骨折:6.2±1.3
  • 腎絞痛:7.8±0.9
  • 三度燒傷:8.4±1.1

從產婦自然分娩的三個產程來說。

第一產程又稱宮口擴張期。是從開始出現間歇2~3分鐘的規律宮縮起,至宮頸口完全擴張達10釐米為止。這一過程對於初產婦來說需要約11~12小時,經產婦需約6~8小時。

第二產程又稱胎兒娩出期。是從宮頸口完全擴張到胎兒娩出為止。初產婦需約1~2小時的時間,經產婦通常數分鐘即可完成,但也有長達1小時者。

隨後,分娩的高峰到來,嬰兒即將出生。胎頭移動到接近yin道口的位置,外陰和肛門部位由於胎頭壓迫骨盆底而顯得膨出。不久就會看見胎頭,胎頭隨著每次宮縮向前移動,當宮縮消失時,可能又會稍向後滑進少許。

第三產程又稱胎盤娩出期。是從胎兒娩出到胎盤娩出,需約5~15分鐘,不應超過30分鐘。

胎兒娩出後,仍會有宮縮促使胎盤娩出,只是這時的宮縮相對來說是無疼痛的。隨後,醫生會替孕婦收拾整潔,如外陰有裂口,則會做局部的縫合。

所以,分娩的過程,是一個複雜的生理、心理過程,絕對不是一臺冰冷的儀器可以複製的;另外,分娩體驗的疼痛和實際生產的疼痛形式不同,而且分娩過程中長時間的疼痛折磨才是最痛苦的,這和短短10幾分鐘的疼痛不同。

好在,隨著科技的發展,女性不得不承受的生產疼痛,正在儘可能地減輕。

二、分娩疼痛的三階段生理學解析

1. 第一產程:內臟性疼痛主導

子宮肌層規律收縮導致:

  • 局部組織缺血(宮縮時動脈壓>60mmHg)
  • 傷害性刺激經T10-L1神經根傳導
  • 前列腺素濃度上升引發痛覺敏化

2. 第二產程:軀體痛覺疊加

胎頭下降引發:

  • 會陰神經(S2-S4)機械性牽拉
  • 骨盆底肌肉撕裂痛(Ⅱ型肌纖維損傷率達73%)
  • 陰部神經受壓導致放射痛

3. 第三產程:複合型疼痛

胎盤剝離時:

  • 子宮動脈痙攣性收縮
  • 創傷性炎症反應啟動
  • 交感神經系統過度活化

三、現代產科分娩疼痛緩解的臨床選擇

1. 藥物性鎮痛

硬膜外麻醉(EDA)

  • 使用0.1%羅哌卡因+50μg舒芬太尼
  • 疼痛降低幅度達67-82%
  • 可能延長第二產程(平均增加24分鐘)

笑氣吸入(N2O/O2)

  • 50:50混合氣體
  • 15秒內起效,疼痛緩解率約39%
  • 無殘留效應,適合產程早期

2. 非藥物介入

水中分娩的生理效應:

  • 浮力使子宮灌注壓提升18%
  • 水溫維持在35-37℃可降低疼痛評分1.5-2分

經皮電刺激(TENS)

  • S2-S4神經根區域施加50Hz電流
  • 刺激內啡肽釋放,效果因人而異

四、疼痛管理的未來方向

新興技術發展包括:

  • 超音波導引陰部神經阻斷(成功率92%)
  • VR分散注意力療法(疼痛降低達41%)
  • 個人化鎮痛方案基因檢測(COMT基因多態性分析)

必須強調的是,任何鎮痛方式都應在專業醫療團隊監督下進行。建議孕婦在妊娠28週後,與產科醫師詳盡討論適合自身狀況的疼痛管理計畫。